第一波全球猴痘疫情,大数据告诉我们什么?

对于第一波全猴痘疫情,大数据告诉我们什么?的相关题,以及早期疫情爆发新闻想必很多人都想知道,接下来让小编给大家解说。


为防控猴痘,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近日联合制定并公布了《猴痘防治方案》。根据7月26日发布的预案和说明,出台新措施是因为2023年6月后多省份发现猴痘病例,增加了局部新发疫情和隐性传播的风险。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此前统计,2023年6月2日至6月30日,中国大陆新增猴痘确诊病例106例,其中广东省48例、北京45例、江苏省8例。报告了病例。湖北省、山东省各2例,浙江省各1例,但无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


2023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猴痘疫情不再是“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猴痘疫情防控出现拐点后,2022年后全猴痘疫情总体形势如何?猴痘的流行特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它影响男性和女性、年轻人和老年人,其中性传播最为常见。


2023年7月,世界卫生组织(WHO)突发卫生事件计划和其他组织的研究人员利用世界各地报告的经过验证的数据分析了情况。监测数据显示,这次主要发生在非洲以外的全大流行,主要由猴痘病IIb株引起,其传播方式和特征与以往病例明显不同。


2022年之前,猴痘疫情主要发生在中非和西非,有时通过旅行者传播到其他地区,因此规模并不大。但2022年5月后,许多没有猴痘本地传播史的国家开始报告确诊病例,猴痘疫情的全蔓延开始引起全关注。


为了充分了解这种猴痘疫情是如何在全传播的,科学家统计了从2022年1月1日到2023年1月29日一年多的时间里的确诊病例。累计报告感染病例超过82万例,信息比较完整。经过。但由于各地区病例报告信息的完整性不一致,对整体监测数据的分析只能反映本次疫情的全貌。


性别方面,统计显示,本波疫情感染者中96%以上为男性,有明确性别信息的病例达76万例。在近3万个有性取向信息的案例中,近87%的人都认定自己是与自己的男人发生性关系的男性。在监测病传播的具体方式方面,对约2万例病例的溯源显示,性接触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占比近69%。相关研究于2023年7月发表在《柳叶刀全健康》上,为全公共卫生系统下一步应如何应对猴痘疫情提供信息和参考。


从总体年龄来看,感染者的平均年龄为34岁,相对年轻,但年轻男同性恋者比例较高,并不意味着其他群体没有风险。事实上,已有超过900例病例发生在18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儿童中,其中5岁以下的病例超过260例,5岁至15岁的儿童超过340例。这与已知的猴痘传播方式有关,即与受感染的动物、人和受病污染的物品密切接触。人际传播主要通过皮肤接触、生殖器、眼、鼻、口等粘膜接触以及呼吸道吸入病。


住院高危人群


这也意味着,虽然在我们目前的病例中,性传播是最常见的密切接触形式,但您也可以通过与感染者的其他形式的密切接触来感染病。例如,您可能触摸过感染者的皮肤疮口,接触过感染者使用过的衣服或物品,或者当感染者打喷嚏或咳嗽时恰好站在感染者附近。


由于这种传播方式,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在大流行开始时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统计显示,医务人员因职业接触而感染的情况并不严重,有1200多名医务人员感染猴痘,约占掌握相关信息的28万多例病例的5%。关于职业暴露题,发现300多人中有30多人,接近10%,有职业暴露,其他医务人员的感染主要是通过性传播,而不是通过工作本身。


这项研究还统计了与症状严重程度相关的情况,例如住院情况,发现在有相关统计数据的54万例中,有近4000例(即7%)住院治疗。相比15岁至44岁的年轻人和中年人,65岁以上的老年人和5岁以下的儿童一旦感染就更容易住院,住院的风险明显更高。其中,老年人住院风险高出50%,幼儿高出100%,女性风险相对更高。


病情况也值得注意在第一波全猴痘疫情中,病感染者比例非常高——几乎占一半,根据约35万人的统计,达到48人。这表明这些猴痘感染者也感染了病,而且这种混合感染在美洲和欧洲尤其常见。病感染会破坏人的免疫力。监测显示,与未感染病的人相比,免疫功能低下的病感染者一旦感染猴痘病,住院的风险更高。即使他们没有感染病,他们也有免疫力。患有功能障碍的人在感染猴痘后住院的风险较高。


密钥组、密钥保护


这些发现进一步补充了先前科学家关于猴痘传播新特征的发现。2022年7月上旬,当猴痘在全首次报道时,一个研究小组估计猴痘病很可能通过传播。其中,性接触率非常高,为95人,同性恋或双性恋感染者的比例也非常高,为98人。


领导这项研究的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医学教授克洛伊奥金(ChloeOrkin)告诉南方周末主编,在2022年疫情爆发之前,科学家们尚未发现突变。众所周知,猴天花病也可以存在于精液中,这一临床证据使研究人员怀疑猴天花病可以通过精液复制和传播。最近的一项研究分析了猴痘病的基因序列,发现它本质上属于进化枝IIb。这不是一个新的分支,而是西非最古老的分支之一。此外,还有一个较早的进化枝I。主要分布于中非等国家。


最新研究分析了2022年全猴痘疫情,发现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猴痘疫情在传播方式和症状方面与以往的疫情有显着不同。它主要传播给男男性行为者,临床表现往往较轻,但在猴痘感染后的时期,肛门、生殖器和口咽部更为突出。研究人员认为,临床症状的差异可能与接触病的方式有关,因为确诊病例中成年男性出现生殖器皮疹的病例较多。


好消息是,研究表明,预防和控制措施,例如高危人群的行为改变,可以传染病的传播。这凸显了科学、主动的猴痘防控的好处。2023年6月中国大陆猴痘疫情的一个显着特点是男性间接触传播率较高,这与全疫情整体特点一致。在全范围内,性取向很容易受到污名化,这可能是最近研究中感染数据被低估的原因之一。


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7月26日发布的最新《猴痘防治方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精准防治、及时处置”的原则。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此外,针对男对男性伴侣、移民代理等主要群体,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宣传教育。和普通民众。猴痘疫情尚未结束,全猴痘疫情总体情况仅为相关防控工作提供一些基础参考。


南方周末编辑王江涛


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有文字均为原创文章,作者:admin